在中国上市以来,拉米夫定(LAM,贺普丁)作为第一个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为乙肝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疗效和预后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9年,《LAM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此后至2004年每年更新,这是乙肝领域首个针对一种药物持续更新的共识性文件。
2004年,4006研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
2005年,葛兰素史克肝炎学院设立,每年一次的会议为推动全国临床医师的乙肝治疗临床实践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我国首部《慢性乙肝防治指南》颁布,在抗病毒治疗药物中推荐了拉米夫定。
2008年10月,拉米夫定优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会议召开,就LAM优化治疗慢性乙肝的实施流程达成共识。
2009年,“1999-2009慢性乙肝防治临床十大进展”评选揭晓,7条与拉米夫定相关的进展入选,包括LAM上市、LAM获批用于免疫抑制剂治疗和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预防性治疗、《LAM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表并多次更新、4006研究与台湾REVEAL研究共同奠定了抗病毒治疗延缓疾病进展的理论基石、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面世、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优化方案出台。
2010年,《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修订,在拉米夫定继续被推荐的同时,优化治疗理念被推荐。
2012年,《LAM优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共识》出台,强调优化治疗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基本原则,联合治疗是优化治疗的重要方案之一。 |